電力基本常識
文章來源: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電力工業起源于10世紀后期。世界上第一臺火力發電機組是1875年建于巴黎北火車站的直流發電機,用于照明供電。1879年,美國舊金山實驗電廠開始發電,這是世界上最早出售電力的電廠。1882年,美國紐約珍珠街電廠建成發電,裝有6臺直流發電機,總容量是900馬力(670 kw),以 110 V直流為電燈照明供電。經過約100年的發展,到1980年全世界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0.24億kw,年發電量達到82473億kw•h;1997年全世界發電裝機容量超過32億kw,年發電量達到139487億kw•h。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電力工業從電力生產、建設規模、能源構到電源和電網的技術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進入90年代后,其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下三個突出的動向:1、世界發電量的年增長率趨緩,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仍維持較高的電力增長速度;2、電力技術的發展向效率、環保的更高目標邁進;3、電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發生變革,由壟斷經營逐步轉向市場開放。
發電量、發電裝機容量及其地區分布
據聯合國能源統計資料,1997年世界總發電量為139487億 kw•h,其中火電占64 0%,水電占18 4%,核電占17 2%,地熱及其它能源發電占0.4%;1996年世界發電裝機總容量311768萬kw,其中火電裝機占65.4%,水電裝機占22.8%,核電裝機占11.4%,地熱及其它能源裝機占0.4%。發電量和裝機容量的地在已封皮是不均油藥花濟。好拚歸九《幸救帕夫羅省主動之份d世界總發電量的61.8%,亞洲占29.4%,而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發電量之和僅占88%;裝機容量的地區分布也呈相似的格局。從世界發電量的變化可看出,80年代的年增長率為3.1%,而90年代以來年增長率下降為ZI%;但在亞洲,80年代年增長率為6.3,90年代為6.5, 仍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發電量和裝機容量構成
1996年末全世界年發電量超過2000億kw•h的國家有12個,其發電量的總和約占世界總發電量的71.3%。如按國家排序,美國當年的凈發電量為34599.7億kw•h,居世界首位;90年代初期居第四位的中國在1994年和1995年分別超過俄羅斯和日本,上升到第二位;日本居第三;俄羅斯排第四位;韓國在1995年超過烏克蘭,排在第十Th位。
用電量及其構成的變化
20世紀以來世界上約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電力生產和消費仍處于很低的水平。工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均用電量存在著很大差距。據國際能源機構(IEA)1997年對全球用電狀況的統計分析,該年度世界電力總消費量為128264億kw•h,其中以工業發達國家為主體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9個成員國的電力消費量占到65.2%,但其人口總數僅占全球人口的19.3%;而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80.7%的非OECD國家(其中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其電力消費量僅占世界總消費量的34.8%。另據聯合國1996年對世界204個國家和地區人均年用電量的統計分析,低于100 kw• h的國家和地區有 30個,在 101~1000 kw• h之間的有53個,在1001~10000之間的有109個,超過10000kw•h的有10個,除美屬維爾京群島外,9個國家的排列順序是:挪威(3830kw•U人)、冰島(18934kw• h/人)、加拿大(17455 kw• h/人)、瑞典(16421kw•h/人)、芬蘭(15515 kw• h/人)、科威特(15368kw• h/人)、盧森堡(15075kw• h/人)、美國(12981kw• h/人)、卡塔爾(11362 kw• h/人)。
總用電量的絕對值逐年增長,而其行業用電構成逐年變化,是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用電水平變化的總趨勢。一些國家1997年用電構成的情況可以看雖在60%以上,但亦都比90年代初期有所下降。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1)各國均對工業和其他產業部門發展的比例進行了調整,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2)工業內部產品結構變化,減少了單位產值電耗高的產品;3)各生產部門大量采用先進的工藝過程和自動化系統;4)家庭生活、商業及其他用電量的比重逐年增大。
電力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