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2018年策略報告:供給為矛,需求為盾
鋼鐵行業2018年策略報告:供給為矛,需求為盾
轉自:全景網
回顧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入,作為“去產能”攻堅年超額提前完成目標,額外打擊中頻爐取締地條鋼也大幅改善了鋼鐵行業環境,盈利鋼廠數量占比處于歷史高位,鋼廠盈利水平創下新高,持續時間之久也是歷史第一次,“去產能”接近尾聲,按照中央工作經濟會議發布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參考國外成功供給側改革經驗,明年供給側改革重心將逐步轉移至“去杠桿”以及提高行業集中度上
站在歲末節點,從鋼材下游需求數據中并未發現需求一直以來,周期板塊皆由需求引領慣例似乎被打破。然后復盤鋼價走勢,盡管傳統旺季鋼價表現暗淡,但走勢斜率變大上升幅度加快皆出現在需求旺盛時期(2月、5月、11月),需求仍是引領鋼價上行的“領頭人”。今年穩中偏弱的需求表現修復年初過度悲觀預期,需求端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由過往鋼價攻堅的“矛”轉換到“盾”的角色,需求企穩是鋼價上行的必備條件
供給端大幅收縮給予供給段在本輪行情中扮演“矛”的角色,供給收縮幅度越大,供需缺口越大,供需矛盾更加尖銳,對應期股兩市均有所表現
展望2018年,供需兩端對于矛盾的角色不改,一旦需求下滑過大,必將導致盾破而價跌。對鋼鐵下游主要需求進行預判,除了船舶與出口存在微幅增長可能外,剩余主要需求皆有放緩可能,尤其對于用鋼占比最大的基建與房地產,受宏觀調控和經濟增速下滑影響,放緩難以避免
不考慮今年需求端略微走弱帶來的需求減少因素,今年粗鋼供需缺口約在4727.8萬噸。展望明年粗鋼供應老舊高爐復產和新增電弧爐產量分別為1500萬噸、1300萬噸,去產能和限產減少粗鋼供應937.5萬噸、2804萬噸,合計明年供應將減少941.5萬噸,供給收縮力度大幅減少,邊際效應大幅減弱
今年秋冬季鋼材社會庫存+鋼廠廠內庫存均降至近年最低值,由于地條鋼的取締今年鋼材隱性庫存已基本出清,庫存的絕對低值也驗證今年供需缺口的存在。從庫存周期來看,當前依然處于被動去庫存階段。今冬庫存將承受高位鋼價以及限產帶來的供應縮減的雙重打壓,貿易商補庫意愿不強。2013年行業進入低迷期之后,鋼廠為了減少損失逐漸采用以銷定產模式,即使明年年中供需缺口補齊,鋼廠庫存累積至高位的可能性不大,庫存低值將保持常態化
受鋼廠高位盈利影響,高低品位礦價差不斷拉高,鐵礦石港口庫存突破14000萬噸。根據四大礦山發布的季報顯示,預計明年繼續增產,長期來看鐵礦過剩格局難改。明年環保措施對于焦化廠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無證排污企業將收到法律責任,另一方面煤炭供給側改革接近尾聲,雙焦價格受長協定價影響將逐漸平穩,后期以跟隨鋼材價格為主
今年限產開啟鋼廠螺紋毛利潤高達1800元/噸,預計明年鋼廠利潤在供需缺口補齊之后回落,但回落程度有限,政策上依然需要鋼廠穩定盈利來保證“去杠桿”的開展
投資邏輯上,需求穩中偏弱供給收縮放緩邊際效應減弱態勢下,不具備長期持有獲得超額收益的基礎,明年更多的是結構性機會。節奏上來看,結合當前基本面與出臺的政策措施,春節行情屬確定性最大的一段。首先,限產將直接導致冬季供應的短缺,在當前供需缺口尚存的背景下,供需矛盾再次加深;第二,12月鋼價屬于歷史高位,貿易商與鋼廠的心理博弈剛剛展開,鋼廠庫存低值加上預留對后期累庫鋼價回調挺價意愿堅決,冬儲勢必難以開展,截至明年春節后相繼復工下游也將面臨近年最低庫存的開工局面;第三,限產地區復產時間于3月15日已是春節一個月之后,需求旺季已然到來,而鋼材從生產到投放于市場之中依然存在時間差,供需矛盾也將在此時演繹的最為激烈。“先高”行情在二季度中后期隨著供需缺口的縮小也將逐漸謝幕,“中低”行情或將不可避免,庫存逐漸累積庫存周期由被動去庫存階段逐漸轉換至主動補庫存的階段也將使資金情緒迅速惡化,鋼廠盈利水平大打折扣,期股兩市在無宏觀利好或者政策端措施出臺之下難逃下跌命運。而后期隨著四季度環保限產再次開啟,政策端為了穩定鋼廠盈利水平或將采取相關措施,鋼廠盈利水平相對于今年將逐漸步入穩定區間,期股走勢也將逐漸平緩,“后平”行情可期
細分產業鏈出清速度受規模因素影響甚至快于鋼鐵行業,去產能之后行業環境大幅改善,細分產業鏈同樣蘊含大量投資機會。隨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國內廢鋼產量累積和電力供應充足,電爐煉鋼比例也將逐漸增加,廢鋼產業鏈有望站上歷史舞臺。